搜索优化
English
搜索
Copilot
图片
视频
地图
资讯
购物
更多
航班
旅游
酒店
房地产
笔记本
Top stories
Sports
U.S.
Local
World
Science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Business
More
Politics
时间不限
过去 1 小时
过去 24 小时
过去 7 天
过去 30 天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6 天
Nature | 刷新认知!科学家首次证明,没有基因突变也会发生癌症
尽管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与体细胞突变的积累有关,但大量的表观基因组改变是肿瘤发生和癌症易感性的许多方面的基础,这表明遗传机制可能不是恶性转化的唯一驱动因素。然而,是否纯粹的非遗传机制足以启动肿瘤发生,而不管突变是未知的。
6 天
科学突破:无需基因突变,癌症也能产生!新研究揭示表观遗传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的浩瀚长河中,每一个新发现都不禁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已知事物的理解。2024年4月24日,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A.-M. Martinez和G. Cavalli在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可能颠覆传统癌症认知的重要发现:癌症的发生不仅依赖于基因突变,表观遗传机制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究背景:表观遗传学简介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变化的学科,这些变 ...
10 天
癌症不会遗传?别大意,父母可能把8种癌“遗传”给下一代
例如,乳腺癌患者中约10%携带遗传基因突变,而卵巢癌患者中这一比例则高达20%-25%。这些数据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家族遗传在癌症发生中的重要性。 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与BRCA1和BRCA2基因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突变是癌症遗传的典型代表。
腾讯网
11 天
【Cell子刊】基因革命:北大魏文胜团队揭示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导读】保持基因组稳定性,对细胞平衡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团队将CRISPR介导的碱基编辑与集合筛选技术相结合,确定了赖氨酸残基和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大量突变。这些赖氨酸残基和基因的缺失,导致了对DNA损伤剂的敏感性或抗性。2024年12月10日,北京 ...
18 天
DNA:精妙的信息存储体
用DNA存储信息,容量大得惊人。在这次实验中,科学家总共用了55000段短链DNA,但DNA总质量还不到万亿分之一克。据计算,单1克的DNA就能存储4.55×10^20比特,倘若把这些信息刻成光盘,需要1000亿张DVD。目前人类每年生产的全部数字信 ...
生物通
1 年
高光坪教授:CRISPR无疤基因编辑纠正遗传病中的DNA突变
来自麻省大学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新策略,可以用于纠正小鼠模型中引起人类遗传疾病??的DNA突变。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3日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麻省大学医学院的高光坪教授。高教授是当今全球基因治疗领域的 ...
生物谷
9 天
Sci Adv:靶向作用新型分子机制或有望修复癌细胞中损伤的DNA
这些研究发现揭示了EZH2如何在受损DNA修复和癌症进展期间直接调节PARP1的活性,而这一研究发现基于此前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表明,同时靶向作用EZH2和PARP1或许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性手段,从而治疗对PARP1抑制剂产生耐 ...
生物谷
5 天
Cell子刊:魏文胜团队利用碱基编辑器筛选绘制DNA损伤应答功能元件图谱
基于团队此前开发的赖氨酸功能位点筛选策略和基因敲除策略,他们分别利用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和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赖氨酸位点或基因进行靶向编辑,实现赖氨酸位点突变或敲除基因。随后在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RPE1)中进行 ...
腾讯网
12 天
87.5%患者3年无复发!新抗原DNA疫苗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显成效
肿瘤新抗原是肿瘤中表达的可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突变蛋白/氨基酸序列。2012年,Nature发表了首个应用免疫基因组学方法进行新抗原鉴定的临床前研究成果,证明了癌症新抗原是癌症免疫编辑的重要靶点。2023年Trends in ...
来自MSN
4 个月
AI发现了隐藏在"垃圾"DNA片段中的癌症驱动因素
"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DNA区域的突变可能为癌症治疗开辟一种全新的通用方法。" 人类乳腺癌细胞(蓝色)中可视化的 DNA 损伤(绿色)。资料来源 ...
EurekAlert!
4 个月
体细胞高频突变过程中的抗体基因多样化机制综述
在体细胞高频突变过程中,激活诱导的胞苷脱氨酶AID可以与单链DNA结合,并将胞嘧啶(C)转变为尿嘧啶(U),造成U:G错配。该错配可以被碱基切除 ...
生物通
3 天
PNAS|农学院娄永根/李冉团队发现基因编辑造成的“意外突变”提高了 ...
前期,团队围绕水稻和褐飞虱的互作开展研究,发现茉莉酸信号途径正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明确了茉莉酸信号途径的关键组分在抗虫中的调控功能,鉴定了茉莉酸调控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虫功能,揭示了虫害诱导的茉莉酸通过正调控赤霉素代谢途径来抑制水稻的生长,并找到了一种提高水稻抗虫性而不影响水稻生长的途径。近日,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A frameshift mutation in JAZ10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
反馈